通知公告馆内动态重要接待媒体之声党建其他

河源小学生河边游玩发现“恐龙蛋”?专家一看:还真是!可能还有更多…

文章来源:河源日报  发布时间:2019-07-27  浏览次数:6292

微信图片_20190729103952_副本.jpg

     

7月23日上午,河源市宝源学校三年级学生张仰喆同母亲李小芳在东江大桥东岸拍照游玩时,无意间在护坡上发现了状似恐龙蛋化石的圆形“石头”,一旁还散落着蛋壳碎片,张仰喆马上把这一发现告诉了母亲,由于母子两无法断定圆形“石头”到底是不是恐龙蛋化石,李小芳决定打电话通知记者,随后市博物馆和警方也赶到了现场。

 

经市博物馆专业人员判定,张仰喆发现的圆形“石头”确定系恐龙蛋化石,且属于白垩纪晚期,现场共计发掘出一窝11枚恐龙蛋化石,现已由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带回馆内进行修复。

 

据了解,河源拥有大量的红砂岩层,这正是适合孕育恐龙蛋化石的绝佳地质基础,目前河源已发掘、馆藏的恐龙蛋化石超过1.8万颗,素有“恐龙之乡”的美誉。

 

谈到儿子发现恐龙蛋化石这件事,李小芳表示,这得益于河源拥有良好的知识共享、科普的氛围。李小芳告诉记者,儿子就读的宝源学校校园里有很多书架陈设,书架上摆放着各类各样的书籍,在充满书香氛围的校园环境中,张仰喆也特别喜欢看书,对恐龙、恐龙蛋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同时,他们一家人也参与了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免费开放日惠民活动,儿子就是通过书本上见过的恐龙蛋图片和在博物馆中见到的实物留下的印象,初步判断那颗“石头”很有可能就是恐龙蛋化石。“正是因为河源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多个场馆的免费开放,让孩子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慧眼识蛋。”

 

市博物馆馆长杜衍礼对张仰喆的行为也是赞赏有加。他表示,现在河源市民对恐龙蛋化石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孩子能够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并与母亲一起及时反映情况,这对市博物馆后续的抢救性发掘提供了很大帮助,“这说明河源恐龙方面的科普工作和学校教育都很到位!”

 微信图片_20190729104848.png

7月24日上午,在得知河源又抢救发掘出一窝白垩纪晚期恐龙蛋化石,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蜀康从北京赶到河源市博物馆,察看刚刚出土的恐龙蛋化石。张蜀康在市博物馆负责人等一行人的带领下,参观、了解了河源地质、恐龙蛋馆藏情况及新出土恐龙蛋化石修复情况。

微信图片_20190729104857.png

张蜀康表示,蛋坑处有明显的岩层界限,如果顺着蛋坑同层的红砂岩继续探测、发掘,有可能会发现其他恐龙蛋化石,“恐龙是群居动物,因此保护现场、继续发掘也是有必要的。”张蜀康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恐龙蛋化石被抢救性发掘后,对原始资料(恐龙蛋)的积累及后续的事件还原、历史推演等专业研究工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市民群众如何科学判断恐龙蛋化石,张蜀康给出了答案:当在红砂岩层(红壤)中看到形似蛋状、横切面为椭圆形的黑线,且黑线两侧包裹着青衣,很有可能就是恐龙蛋化石,其中红砂岩和黑线是最重要的判定依据。
         

市博物馆馆长杜衍礼提醒市民,在野外发现疑似恐龙蛋化石的踪影,可及时联系警方或市博物馆,并在原地等候专业人员到达,以免现场遭到破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