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馆内动态重要接待媒体之声党建其他

河源市博物馆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文章来源:河源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0-09-12  浏览次数:17286


河源市博物馆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推进河源市博物馆事业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馆组织制订了《河源市博物馆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对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览和公众服务等各项工作进行规划,力争2020年之前,将河源市博物馆打造成为省内重要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博物馆,并为建设国家级博物馆打下坚实基础。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文物收藏保护、陈列展览、学术研究、教育推广和数字化建设,突出特色,全面提升河源市博物馆整体业务水平和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推动博物馆事业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加大业务经费投入,加快藏品征集步伐,进一步加强古代艺术文物、民俗文物和自然类化石、标本征集力度,建立特色鲜明、资源丰富的馆藏文物体系;以馆藏文物资源为基础,民间收藏文物资源为补充,坚持举办高质量陈列展览,不断引进国内外重量级高档次临时展览,满足广大市民和观众日益增长的参观需求;坚持以馆藏文物、化石和河源地方史研究为基础,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在河源历史、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代艺术、文物和化石修复保护科技、博物馆学等相关学科的整体研究力量,建立一支年龄与专业结构合理、在国内相关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坚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着力提升管理水平,稳步推进博物馆绩效改革和岗位设置工作,不断深化与国内外博物馆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加强数字化博物馆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推广工作水平和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努力将河源市博物馆建设成为省内重要的,集古代艺术、历史、民俗、恐龙地质遗迹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博物馆。

三、实施过程

(一)藏品征集。

藏品是博物馆研究、展示和教育推广等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河源市博物馆将根据博物馆定位和发展方向,在现有馆藏基础上,确定藏品征集计划,加大征集经费投入,拓展藏品征集渠道,加快藏品征集步伐,力争在2020 年之前建立起特色鲜明的馆藏文物体系,馆藏文物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其中一些种类和专题的藏品处于国内博物馆前列。藏品征集思路初步规划如下:

1、加强与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力争市财政专项经费支持,保障文物征集工作。

2、大力加强河源历史民俗文物的征集,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征集河源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的文物和实物。

3、积极征集河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及相关资料。在全面系统征集各类实物资料的同时,重点征集忠信花灯、木偶戏、猫头狮等在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非遗项目的相关实物。力争5-10 年内,达到举办500 平方米以上展览的需求。

4、着手系统征集恐龙地质遗迹和相关古生物化石。力争5-10 年内,馆藏该类标本总数达到18000件以上,满足举办大型展览的需求。

5、进一步拓展征集渠道,加快古代艺术文物的征集。在注重增加馆藏文物数量,填补当前馆藏文物体系缺环的同时,重点征集上级别文物,着力提升馆藏文物的质量和级别。

6、力争5 年内藏品总数达到2.5万件以上,2020年藏品总数达到4万件。

(二)藏品保护。

藏品保护是当前国内外博物馆共同关注的课题,也是河源市博物馆建设的一个重点。河源市博物馆将在不断改善藏品收藏、展示环境条件的同时,积极推进化石修复工场和文物修复室建设,以保证文物和化石藏品的可持续利用。工作规划具体如下:

1、采用当前国际先进设备,改造展柜、灯光等展览设施,加强对温湿度、光源等微环境的监测和控制,提高对展览文物和化石的保护水平。

2、根据藏品保护要求,完善库房内部柜、架、箱、匣等设备,并对其进行灵活的设计和改造,建设满足文物和化石存放安全特定要求的库房。

3、制订藏品管理制度,规范和加强展厅、库房藏品的日常管理。每年组织文物保护及相关业务部门人员对藏品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不断完善库房设备设施,加快推进文物库房的改造,力争5 年内完成库房改造项目,建立设施先进、空间满足需要、功能布局合理、保存环境达标的库房体系。

5、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文物和化石保护、修复、分析、研究设备设施,建立化石修复工场和文物修复室,力争在5-10 年内,基本具备化石修复和一般文物修复的条件和能力。

6、力争在5-10 年内,通过外部引进、单位培养、个人深造、聘请顾问等方式,建立一支专家型文物和化石修复保护队伍。

7、科学规范建立馆藏文物、化石的总账和分类账,力争在5年内建立完善、高效的文物数据库系统。

(三)陈列展览。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发挥社会职能、为公众服务的主要方式。河源市博物馆将不断充实完善基本陈列,积极引进国内外重量级高档次临时展览。力争5-10年内,具有6个以上的基本陈列,和2个以上的临时展厅。工作规划具体如下:

1、完善基本陈列。每年更新一定比例的基本陈列藏品,充实展览内容。

2、丰富陈展手段。根据博物馆发展需求,完善切合展览主题的智能导览、多媒体互动项目,适当使用声、光、电等辅助展览手段。

3、推进送展览进社区、学校、乡村等基层,拓宽展览渠道和社会效果。

4、配合展览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或其它文博活动,扩大展览影响面。

5、加强与国内外文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每年举办临时展览4个以上。

6、在5-10年内,自主策划河源恐龙地质遗迹展等特色展览,并在国内其他城市博物馆巡展。

(四)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提升博物馆展览水平的基础,也是提高博物馆在业界影响力的关键。河源市博物馆将坚持科研兴馆的办馆理念,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机制,营造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以馆藏文物、化石和展览研究为基础,积极推出一系列在国内外相关学科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推动博物馆事业全面发展。其规划如下:

1、建立馆藏研究部,制订科研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推动相关学科建设,积极组织馆内研究人员申报和参与国家、省、市课题。

2、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估、激励、管理制度体系,营造良好氛围,鼓励科研人员创造高水平研究成果。坚持从每年业务经费中拿出5%的资金作为科研基金,用于资助科研人员课题研究,建立健全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保证资金合理有效利用。

3、在5-10年内,策划编辑《河源文博》期刊,作为展示河源市博物馆事业发展动态和学术研究成果的平台。

4、在5-10年内,编辑出版5种以上以馆藏文物、化石或展览内容为主题的书籍图录。

5、10年内,力争培养5-8 名科研业务骨干,形成一批在学界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6、举办一场高质量的国际或国内恐龙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提升河源市博物馆在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教育推广。

教育推广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河源市博物馆将按照“三贴近”的指示精神,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多样性的综合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能力,为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市民素质,发挥职能优势和基础阵地作用。其具体工作规划如下:

1、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的专职教育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力争5 年内,全馆专职教育推广工作人员达到6人以上。

2、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服务条件,提高服务水平,策划开发一系列不同档次、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工艺品和纪念品。

3、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通过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提高博物馆在广大市民和观众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坚持以“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和中国旅游日为契机,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和教育推广活动。进一步加强与社区、镇村、企业的合作,坚持深入基层举办巡展、展演展示和讲座等活动。不断加强与学校的合作,构建合作共建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通过讲座、巡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更多的青少年学生走进博物馆,接受爱国主义、历史文化、客家民俗、自然科学教育和艺术熏陶。

4、举办“文博讲坛”活动,邀请国内及港澳台地区知名专家来我馆开设高质量的讲座,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河源市博物馆教育推广工作的品牌。

5、建立河源市博物馆志愿者服务队、博物馆之友、小小讲解员等志愿服务组织,发挥志愿者的特长和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6、不断增强与报刊、电视台、网站等新闻媒体的联系,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立体式宣传网络,加强博物馆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7、积极组织开展博物馆观众调查,对展览、教育推广活动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

8、加强与粤港澳地区博物馆教育推广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学习和借鉴香港、澳门等地区博物馆先进的教育推广工作理念,不断提升教育推广工作水平。

9、力争5 -10年内将河源市博物馆申报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六)场馆建设。

空间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备设施先进的场馆,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河源市博物馆将不断完善设备设施,改善龟峰公园整体环境,以满足馆藏文物和化石的收藏、研究、保护、展示和观众服务的场地需求。场馆建设工作思路初步规划如下:

1、进一步完善馆内观众服务设施,增设残疾人座椅等便民设备。

2、逐步完善消防监控系统和安防监视系统,实现楼宇的智能化控制。

3、积极推动河源市博物馆新馆项目建设。力争在2020年前,建成符合实际需要、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河源市博物馆新馆。

(七)数字化建设。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博物馆中的推广应用,提高各领域信息化水平,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河源市博物馆将进一步完善文物资源基础数据库,推动重要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数字博物馆工程。加强文物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和传播普及工作。具体工作规划如下:

1、逐步建立数字化博物馆系统核心数据库。力争在5-10 年内将所有的文物信息登录到文物藏品信息库内,同时形成常态机制,做到新入藏一件文物,藏品信息就增加一项;加强展览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的建设。

2、进一步完善我馆对外信息发布渠道和手段。整合现有信息发布渠道,完成网站、微博等网络平台建设,逐步完成智能手机自助导览系统、多媒体互动展示系统等一批旨在进一步提升为观众服务的数字化系统;利用好馆内、馆外显示屏,及时发布相关宣传展示视频、标语。

3、逐步建立数字化博物馆系统。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数字化博物馆系统的经验,结合河源市博物馆的实际功能定位和需求,开发虚拟展厅、虚拟导览等项目。

(八)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关键。河源市博物馆将大力推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多层次、多渠道招聘和培养优秀人才,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塑造一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以进一步提高博物馆管理和研究水平,不断推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质量陈列展览,提升教育推广工作质量,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具体工作思路规划如下:

1、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河源市博物馆事业发展需求。5-10 年内,引进或定向培养1-2 名硕士,力争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达到全馆在编员工总数的50%以上。

2、加强人员培训,有计划地选派业务和研究人员参加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专业培训,不断提升人员业务素质和研究水平,重点是加强高层次研究人才的培养。5-10年内,力争培养4-5名中级职称人员。

3、加强与国内外博物馆的交流与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有计划、有步骤的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对方博物馆进行中长期交流学习,不断提升我馆业务及管理工作水平。

(九)制度管理。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关键。河源市博物馆将坚持改革创新,通过建立一整套绩效评估办法和激励奖罚制度,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其工作思路规划如下:

1、根据博物馆当前实际情况,组织馆内相关部门,借鉴国内外先进博物馆的管理经验,制订文物收藏、研究、展览、教育推广、人事管理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以进一步规范博物馆各项工作。

2、稳步推进博物馆绩效改革和岗位设置工作,促进博物馆工作效率的提高,着力建立一支团结高效的行政和业务工作队伍。

3、坚持实行中层干部公开竞聘上岗,努力选拔和培养一支廉洁高效、风清气正的中层干部队伍。推行干部年轻化,力争5 年内使全馆中层干部平均年龄在40 岁以内。

4、逐步积推行物业管理、安全保卫社会化购买服务,力争5-10 年内物业及安全保卫项目全部社会化。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管理力度,不断提升我馆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010年12月25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