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是客家古邑,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对河源非遗的兴趣,10月至12月,市博物馆联合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客家文化学院,在市博物馆探索工坊开展“河源客家非遗‘双创’教育普及”项目,举办了“和平墩头蓝”“客家贴布绣”等九个不同主题的客家非遗手工活动。
下面,请跟随小编的镜头一起来回顾这些精彩活动吧。
01.墩头蓝布艺蓝染
活动主题:《非遗体验 传承客家那一抹蓝——DIY墩头蓝布艺蓝染制作》
活动时间:2022年10月29日下午15:00
活动中,黄秀丽老师介绍了墩头蓝布艺蓝染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并演示了如何进行扎染。孩子们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老师的帮助下染出自己的“那一抹蓝”,分享蓝染的体会和快乐。
02.客家贴布绣
活动主题:《绣出五彩生活——DIY客家贴布绣制作》
活动时间:2022年11月12日下午14:30-16:00
贴布绣就是将纺织物裁剪成自己喜欢的图案元素,再拼贴到底布上,达到装饰的效果。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通过画、剪、贴、绣,把原本方正的布料通过色彩搭配粘贴成五彩斑斓的“小世界”,造型可爱生动,色彩艳丽丰富。
03.客家刺绣
活动主题:《心灵手巧客家女——DIY客家刺绣制作》
活动时间:2022年11月12日下午16:10-17:30
客家刺绣是客家人心灵手巧的体现。活动中,黄秀丽老师讲授客家刺绣知识、教授客家刺绣技艺。孩子和家长们随后根据的自己的喜好选择墩头蓝染布进行刺绣。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创作,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刺绣作品诞生在一双双巧手中。
04.客家古法香囊
活动主题:《巧手留香——“客家荷包”古法香囊制作》
活动时间:2022年11月19日下午14:30-16:00
香囊是一种刺绣工艺品,佩戴香包,有熏香、祈福、安康之意。活动现场,黄秀丽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佩戴香囊”这一习俗的由来,教授孩子们制作香囊的方法,耐心讲解如何折香囊、缝线、挂吊坠、装艾草,孩子们一边制作,一边讨论,经过努力,一个个精美的墩头蓝香囊就完成啦。
05.客家结绳手链
活动主题:《蕙质兰心巧手结——DIY客家结绳手链制作》
活动时间:2022年11月19日下午16:10-17:30
手链编织技艺在客家人中颇为盛行。活动伊始,黄秀丽老师先为孩子们介绍客家绳结手链的寓意、由来等,之后面对面指导操作。在老师和助教的帮助下,五颜六色的线在孩子们指尖巡回缠绕,通过结、绕、缠、编、抽,编织成一串串色彩缤纷的客家结绳手链。完成后,每个人都兴奋地把用心编制的结绳手链戴在了手腕上。
06.忠信花灯
活动主题:《情暖客家 传承记忆——“忠信花灯”亲子制作活动》
活动时间:2022年12月3日下午14:30-16:00
课堂伊始,老师和助教将材料包分发给孩子们并讲解忠信花灯的寓意、历史渊源等背景知识。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将剪纸、纸雕、描画等轻轻地粘贴在灯架上,用手抚平后,便将条状花穗粘贴在花灯下部,给花灯“穿”上裙子。通过折、压、拼、贴、串、挂等步骤,孩子们与家长共同制作出了一盏盏精致的忠信花灯。
07.阳明伞
活动主题:《妙思巧手 伞上生花——DIY阳明伞制作》
活动时间:2022年12月3日下午16:10-17:30
课堂中,老师向大家介绍了阳明伞的由来和手绘的制作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孩子们跃跃欲试,在老师和助教的帮助下,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调色、勾线、上色,在伞上绘出一片片大美风光。
08.和平木鱼
活动主题:《童趣斑斓——DIY和平木鱼制作》
活动时间:2022年12月18日上午9:00-10:30
在老师和助教的帮助下,孩子们用一支支彩笔把手中的小木块变成趣味十足的鱼儿, 一遍遍铺色让鱼儿的颜色愈发饱满,零星点缀让木鱼极富创意。
09.客家竹编
活动主题:《妙手青竹——DIY客家竹编制作》
活动时间:2022年12月18日上午10:40-12:00
授课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客家竹编的历史源流以及传承意义,随后耐心教授大家做手工竹编篮和月亮船,示范如何将竹篾横竖交叉构成经纬图案,接着用抬一压二的技法进行编织。通过不断尝试和努力,孩子们终于制作出一件件小巧精美的竹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