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馆内动态重要接待媒体之声党建其他

河源市博物馆2024年度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河源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5-03-18  浏览次数:1916

2024年,河源市博物馆依据《河源市博物馆章程》《河源市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0年)》,结合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工作部署和本馆发展要求,坚持高品质、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目标,充分发挥博物馆功能,因地制宜地推动文化强市建设,不断满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现将2024年度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完成情况及主要工作成效

(一)坚持政治引领,加强党对文博事业的领导。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第一议题”等学习制度,组织党员开展专题学习,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完成新一届党支部委员会换届选举;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主题党日和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对照检查、谈心谈话及民主评议等工作,切实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推动党员主动参与交通劝导、社区服务、关爱弱势群体等志愿活动;举办“回顾中国史·奋进新征程——河源市2024年‘四史’宣传教育活动”等12场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官网党建频道、年鉴刊载党建工作内容,加强党建宣传推广,夯实市博物馆党建阵地,有力提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能力水平。

1742260281352762.jpg

(二)坚持综合治理,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一是强化应急能力和队伍建设。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强化安保巡查巡更;组织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5次;开展消防实操培训13次,分别联合辖区消防大队、市气象台、中医院等机构开展消防应急演练4次,安排员工参加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技能培训;组织社会治安应急培训演练24次,模拟演练电梯故障、文物安全等突发事件处置;开展龟峰塔沉陷倾斜监测;与辖区派出所、源城区消防救援大队在春节、国庆等重大节假日联合进行督导检查,联合辖区派出所开展2次技能培训,进一步优化博物馆及周边治安环境,切实提升干部职工安全意识及处置应急事件的能力。

1742261094254844.jpg

二是狠抓隐患排查整改。严格落实日检、周检、月检等定期检查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做到立行立改;全年开展安防、消防、发电机等专业设施设备保养74次、维修69次,全年维修更换普通设施设备244次;完成新馆空调主机移位、恐龙馆大堂天花渗水整治项目、LED屏幕维修、多联机空调主板维修更换、恐龙馆内机风口改造、龟峰塔稳压泵故障更换、场馆防冲撞设施增设等重点项目整治。通过以上扎实的工作,切实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保持生产安全零事故、零投诉。

1742261103301483.jpg

(三)坚持人民立场,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一是陈列展览方面。依托自主策划、内引外联等手段,成功举办12场专题展览,其中举办临时展览11个(含巡展),河源恐龙博物馆新增《小昆虫·大世界——昆虫标本科普展》基本陈列。临时展览包括《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等3个跨年展;《走进神秘的大自然——恐龙、星座、海洋(3D)》科普图片展、《玲珑汕贝——贝雕艺术精品展》《玉兔呈祥——中国兔文化百馆联展》《龙起中华》图片展、《“南粤明灯——省委旧址·行”河源站》《诗情画意——岭南传统园林文化展》《河源龙普法专题展览系列——河源龙“源源”说<河源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专题展览》7个馆内新办展以及《百年光影 留住经典——电影历史展》巡展1个(送入清远市佛冈县博物馆展出)。同时,新增线上展览2个,其中1个为虚拟展览;协助完成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展厅的恐龙文化主题策展工作;馆内基本陈列进行部分调整更新,市博物馆新展出文物藏品14件/套,恐龙博物馆新展出1窝4枚恐龙蛋。

1742261115709769.jpg

二是宣教活动方面。紧紧围绕群众文化需求,依托馆藏资源,认真组织开展“文博讲座”“道德讲堂”“博趣手工” “小小讲解员”“语言学堂”等教育活动76场次,并推出“专家特色导览”“我在河博修化石”2个新的教育品牌;结合重要时间节点、主题展览以及河源特色文化等内容,举办“3.6河源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宣传日系列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等33场其他宣教活动。

1742261158209381.jpg

三是讲解服务方面。全年讲解3681场次,讲解接待165000人次;注册志愿者达332人,开展志愿活动36场,全年累计服务时长8834.52小时,人均56.61小时,其中小小讲解员开展志愿讲解55场次,受益人数2640人;持续运维好虚拟展厅、云展览、云讲解、短视频平台等数字文旅场景,让群众通过网络享受沉浸式游览体验;通过调查问卷以及网站、微信等平台进行观众满意度调查和意见收集,深入了解观众需求,切实改善服务质量。

1742261178329196.jpg

四是帮扶县区博物馆方面。向东源县博物馆无偿调拨一批藏品,帮扶县区博物馆完善藏品体系;安排专业人员到“2024年东源县文物安全管理和保护利用”培训班授课,帮助县区文博人员提升业务水平。

(四)坚持藏品为本,深化藏品保护及科研。

一是藏品征集方面。全年新增藏品294套341件,包括文物11套11件,资料6套11件,化石274套316件,陨石3套3件。这些新增藏品中,4件在万绿湖调查采集的明代鼓腹陶罐信息完整,为研究河源地区客家人生活习俗、文化差异和不同地区族群的客家人迁移路径提供了佐证材料;获捐的宋代弦纹铁罐是较为珍贵的宋代铁质文物,填补了本馆此类藏品的空白;新入藏的棱肋菊石、叶菊石、侏罗叶菊石、轮状花冠菊石、亚轮状花冠菊石、白羊石等是2022年以来省地调院在我市开展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所取得的最新成果;深圳陨石化石博物馆捐赠的陨石、深圳海关罚没移交的斑彩菊石、珊瑚化石等,对研究古生物演化、地质变迁等具有重要作用。

1742261205850925.jpg

二是藏品保护方面。完成1011件藏品以及“中华版本普查”736套1155件古籍的普查、扫描、归档和入库工作;完成一批恐龙蛋、菊石的整理;完成修复陶瓷类文物3件、纸质文物15件,修复恐龙蛋、菊石、角石等化石6件。

1742261225309261.jpg

三是田野调查方面。对河源东源县双江镇进行野外地质考察,新发现一处菊石化石产出地;配合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香港地质学会、广东省地质学会、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学院等科研机构,开展河源—韶关恐龙蛋(恐龙骨骼)化石出土典型岩性地层调研、河源市区桥北公园和广东省河源恐龙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双江菊石片区)考察、韶关市始兴县出土恐龙蛋化石及相关地层调研等。

1742261247387713.jpg

四是学术研究方面。加强与中科院北古所、南古所、国家自然博物馆、广东省地调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协助省地调院完成“河源地区菊石研究历史及分布特征”科研项目,继续开展“馆藏菊石化石普查分类和初步研究”“黄氏河源龙深入研究”“馆藏代表性恐龙蛋种属研究”等科研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PeerJ》发表论文《黄氏河源龙腕部的骨骼学特征及其对腕部收拢机制的启示》;5人在专业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完成《河源文博》(第十二、十三期)等书籍的编印;“河源恐龙文化品牌发展策略研究”“河源市博物馆馆藏寿俗类文物与清代至民国时期河源祝寿礼俗”2个项目入选2024年度河源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1742261271765262.png

(五)坚持宣传推广,有效提升本馆影响力。

省、市级主要纸质媒体刊登本馆相关活动82篇次,市级以上电视台采播本馆新闻14条,中国新闻网、新华网、学习强国、南方+、环球网、澎湃新闻等国内主要网站对本馆工作进行了大量报道及转载,约150篇/条。

1742261646404796.jpg

官方公众号累计粉丝89650人,共发布推文82期107篇,内容为展览、教育活动等资讯,年总阅读次数8.5万人;微信视频号和官方抖音号同步发布了37个短视频,观看量分别为8.6万人次、1.6万人次;官方微博发布文章51篇,官网发布文章99篇,全年独立访客6.1万人次,页面访问量10.2万人次。

此外,制作发布2期《人间烟火 河源非遗》系列宣讲短视频、6期“专家特色导览”系列视频,举办1场线上融媒体直播活动;配合省地方志办公室摄制《广东印记·中华恐龙之乡河源》微视频;配合开展“乐游河源”A级景区免费(优惠)游活动。

1742261584381352.jpg

依托本馆及河源代表性恐龙化石种类,新开发文创产品10种,其中黄氏河源龙纪念币及布艺玩偶等产品,制作精美,具有收藏或娱乐价值,进一步推动河源恐龙文化的弘扬。同时,运用授权开发、利润分成及自主运营等方式,实现文创产品销售收入6万余元。

(六)坚持项目带动,改善展陈及环境质量。

持续推进《旋出美丽——菊石主题展》策展布展工作,完成展览设计、藏品征集、展厅改造等工作;配合推进龙紫高速黄村服务区《远古河源 恐龙故乡》主题展示厅的策展及设计、布展工作,助力“交农文旅商”融合发展;完成河源恐龙博物馆视频监控系统改造项目方案及资金申请、2024年省科技支撑“百千万工程”专项资金项目申请等;同时,依托国家一级博物馆创建等工作,完成恐龙馆前广场地砖维修、绿植整修、指示牌完善等项目,提升了河源恐龙文博园整体环境和景观质量。

1742261333715949.jpg

(七)坚持人才兴馆,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强化人才队伍培育。加强人员绩效考核及内部管理;全年组织20余人次参加2024年度广东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培训班、2024年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训班等22个培训活动;新增文博副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1名,初级职称3名。

1742261366881830.png

二是做好对外窗口服务。实施暑假延时开放措施,满足游客假期参观需求;龟峰公园免费对外开放366天,市博物馆、河源恐龙博物馆对外开放313天,“两馆一塔一园”全年接待游客686235人次,事业收入再创历史新高。

三是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完成河源市博物馆理事会、河源市博物馆监事会换届选举,召开理事会会议4次,监事会会议2次;修订完善并印制了《河源市博物馆管理制度汇编》(二册),进一步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完成新一轮社会化运营管理项目招标采购及交接工作;完成国家一级博物馆申报材料组织;加强社会化运营管理日常监督考核,督促社会化运营管理公司做好对外开放、安全保卫、园林绿化、环境卫生、设施维修等工作;完成电梯、中央空调、消防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等专业设施设备及白蚁防治年度维保工作的组织实施;完成两馆固定资产清查登记。

1742261906575632.png

2024年,本馆在全国第六次博物馆运行评估(2019-2021年度)二三级博物馆评估中获评全国“优秀”;被评为第二批广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史前部落”恐龙科普乐园入选第二批“粤式新潮流”广东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顺利通过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复核、河源市科普教育基地复评以及河源市社科普及基地、河源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复核工作;叶玉珍、志愿者权小玲在首届广东省“博协杯”博物馆讲解员大赛中分别获得专业组二等奖、志愿组三等奖;讲解员殷琪琪在首届“红色东江”讲解员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叶玉珍被评为2023年度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并入选2024年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养项目。

1742261387881166.jpg

二、2025年重点工作计划

2025年既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筹备之年。我馆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博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把握好省市党委政府对河源古生物资源保护利用的关心支持、市局“六色”文旅品牌打造等发展机遇,继续积极主动对接国家、省、市推动博物馆改革发展等政策红利,把握好我市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源实践,加快推动绿色崛起的机遇,以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博物馆为发力点,努力构建具有河源特色、河源风格、河源气派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夯实藏品保护和科研基础。

1.继续组织田野调查,做好文物及化石的标本采集;做好文物征集以及代表性恐龙蛋、菊石等古生物化石的征集工作。

2. 继续做好馆藏“中华版本普查”,逐步完善藏品普查登记;配合做好“全国第四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完成一批馆藏文物和化石的保护、修复项目。

3.做好藏品认定、定级、登录工作,努力完善藏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提升藏品数字化和开放共享水平。

4.依托河源恐龙研究所,运行好河源市古生物研究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完成2024年省科技支撑“百千万工程”专项资金项目,牵头或参与申报省级(含)以上基础研究项目1项以上;完成馆藏蜥脚类恐龙化石课题研究,继续推进菊石化石普查和研究、黄氏河源龙深入研究、馆藏代表性恐龙蛋种属研究等科研项目。

5.加强河源历史文化研究,完成市级人文社科类课题2个;完成《河源文博》《2024年鉴》等资料编印。

(二)优化陈列展览和宣传教育。

1.组织实施不少于6场次的专题展览,力争将《旋出美丽——菊石主题展》打造成兼具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的“明星”展览,提升博物馆的整体陈展水平。配合龙紫高速公路“远古河源 恐龙故乡——河源市博物馆黄村服务区专题展区”做好对外开放。

2.继续举办博趣手工、语言学堂、道德讲堂、文博讲座、小小讲解员、专家特色导览等品牌教育活动;结合馆藏和节日开展展览、手工、讲座等入校园、进社区活动。

3.完成《恐龙蛋孵化演示》动画、2个以上虚拟展览等项目,丰富展陈手段。推动文化创意成果转化,开发恐龙、民俗、历史文化类文创产品和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

4.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开展好研学实践项目,深化与媒体合作,加强河源地域文化宣传推介。

(三)抓好党风廉政及内部管理

1.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抓好“三会一课”“第一议题”等各类学习教育,组织开展好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纪律教育学习月等活动,加强党员培养、党费收缴、谈心谈话等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作风。

2.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完成河源恐龙博物馆视频监控系统改造项目,启动龟峰塔保护修缮工程,强化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藏品和公众的安全。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选派一批骨干人员参加各类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和能力。

4.持续优化博物馆管理流程,推动内务管理精细化;加强对社会化运营管理项目的监督、考核;发挥好理事会、监事会作用,加强社会力量对博物馆工作的监督,提升博物馆运行质量。

5.完善智慧博物馆建设体系,加大博物馆旅游促销和宣传推广。

 


分享到: